#

什么是碎片化阅读?

我们在工作的间隙,茶余饭后,拿起手机,去阅读一些新闻、专栏以及社交网络中好友发表的状态等等,这些一般被称为碎片化阅读。与之相对的是“沉浸式阅读”,利用较为完整的时间,去阅读一些有完整的语境和上下文的文字作品。

碎片化阅读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问题网络上已经有了足够多的争论。

JmPotato 的《关于阅读的一些思考》一文中总结了碎片化阅读与沉浸式阅读的区别:

在碎片化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虽然十分及时有效,但由于更新频繁且内容十分繁杂,正如其名的碎片化,久而久之从中获得的信息也变得支离破碎,在脑中失去了管理,容易遗忘,也难以组织,相应的价值大打折扣。

而在沉浸式阅读中,对书本的阅读一般来说周期较长,相应的,对信息的消化和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到位,加之阅读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整个过程中对信息的沉淀是碎片化阅读远远不能及的。结果便是碎片化阅读获得的信息价值所能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后脑内存留下来的多是沉浸式阅读带来的收获。

新世相(微信号:thefair2)在《勇敢说出来!碎片化阅读明明就是一件大好事啊》一文中说道:

我们主要的信息来源早已经是碎片阅读,而且这是一个短期内不可逆的过程。碎片化阅读让一些原本不阅读的人开始阅读了。

阅读一篇文章,持久保留下来的是被触动的情绪,而不是文章本身,系统的知识更多的是在代与代的传递时才更加重要。

而李如一则在其专栏《一天世界》中反驳了上述观点:

我们所反对的碎片化阅读,指的是浮浅和无视语境的阅读。这和长短无关,和读者有没有整体性的视角有关。

我个人的观点

沉浸式阅读>碎片化阅读>不阅读

碎片化阅读让一些不阅读的人开始阅读了,这种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可以给读者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这实际上已经达成了阅读最基本的作用。李如一的反对是有道理的,从他的角度来看,“整体性视角”是很重要的,他反对“肤浅和无视语境的阅读”,说明他无法从这种碎片化阅读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不了解他的人可以上网搜一下他的作品,也许你就会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

但是仅仅满足精神上的满足感是不够的,信息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有价值.

只要在原有的阅读的基础上,再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整理,再吸收等过程,也可以避免信息噪音的出现。

但如此这般过后,我们又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等成本。

再反观碎片化阅读的初衷,时效性和便携性,我们希望付出较少的成本获得更大的信息收益的愿望被打破了。

——《关于阅读的一些思考》

碎片化的信息本身是有价值的,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筛选、整理和吸收它,这些价值才会随着时间流失掉。

写在最后

看到这里的读者,想必是对我这篇文章的观点是认可的。

未来我会将我平时看到听到的一些有价值的碎片信息收集起来,进行总结放在一起,呈现给大家。

这也是这个公众号的初衷,让读者能用相对少的时间去阅读经过筛选和总结的信息碎片,最大程度地保留其价值。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既然碎片化就在身边,不如不对抗,不如把无可躲避的碎片化阅读做到最好。


题图摄影:William James
来源: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