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对大学最大的期待就是图书馆。在我的印象中图书馆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生在中国,有个好处就是阅读成本低,这从同样一本书的中文版和外文原版书的价格对比就可以看出。不仅如此,在电子商务发达的今天,由于简化了运营,进一步降低了书籍的价格,更不用说每年都有那么几次大促。 尽管这样,我还是喜欢去逛逛图书馆,带回几本不期而遇的书。

书非借不可读。

读自己买的书,就像听自己创建的歌单,里面的歌自然都是你自己喜欢的,听起来愉悦;去逛图书馆,就像是在听音乐电台,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惊喜却是自家书房所不能给你的。 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书都只有一个月到两个月的租期,这租期是养成读书习惯的动力。书房里的书,我去读,或者不去读它,它都在那里,永远都是我的;而图书馆的书,却要珍稀和它在一起的每时每刻。 虽然自家书房更加舒适,但是我还是喜欢在图书馆看书,在图书馆,周围读者的学习氛围会感染我,到图书馆来,只有一个事,那就是读书,家里毕竟诱惑太多了,真正地静下心来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大学期间,虽然我没事就往图书馆跑,但是多是去自习和看一些专业性书籍,读的通识类的书并不多。真正培养起读书的习惯,是毕业之后,因为我真正地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

读书让人免于愚昧。人为什么会愚昧,就是因为见识太少。读完一本好书后,过了一段时间,虽然我们对这本书里的细节全然不记得了,但是其中的一些思想却内化在我们的思维里了,这是比记住细节更加重要的收获,有了这些思想,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这也正是通识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读书使人讲道理。读书的过程也是对思维、逻辑锻炼的过程,只要我们读书的时候是在思考,而不是小和尚念经,那么久而久之,我们一定会学会作者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我们就会成为一个讲道理的人。

读书使人变得有趣。这一点显而易见,读书多了,和各路人等都能够有共同的话题,好像什么都懂,这样也就成了一个有趣的人。

既然读书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怎么读书呢? 同样是书,阅读的价值是不同的,李笑来说他的阅读习惯是:虚构类写作用影视作品替代,只看非虚构作品。每个人的喜好各异,但是我认为,首先不管读什么书,总比不读强,另外就是既然读了,就尽量读同类书籍中最好的,这样时间才花得更有价值。我们可以从豆瓣或者其他读书网站上寻找评价高的书或者牛人写的书,一般都不会错。接触到这类书籍以后,再看看在这些书中,作者有没有推荐或者提到什么书,按这个方法就可以一直把书单更新下去,同时可以培养出自己的读书偏好。

一本书之所以是好书,有两个必要条件,首先,作者肚子里要有货,其次作者必须倾注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先说前者,在上一条中,我也提到,看书最好要看牛人写的书,因为每个人的见识和格局都是有上限的,一个人写的作品,其价值是不会超过作者本人的上限,读者从中汲取的营养也不会超过这个上限。虽然每个读者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不同,但是作者肚子里有多少货,直接决定了读者能从中获取知识的天花板在哪里。再说后者,我们都理解了作者有他自己的天花板,那么作者在其作品中倾注的时间和精力越多,那么这个作品的水平就越接近这个天花板。有的牛人,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甚至终其一生,笔耕不辍,写了一部著作,那么我们可以相信这部著作必然是十分接近作者的极限了。这样的牛人很多,比如写《追忆似水年华》的马塞尔·普鲁斯特,再比如写《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高德纳。他们用生命把自己的见识毫无保留地写进书里,我们作为读者只需要话很少的时间就可以获取这些见识,实在是太划算了,简直就是在“偷”时间。

不管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职人,不论年龄长幼,我们都要保持读书的习惯,养成去图书馆的习惯,把图书馆当成一个宝库,做一个“偷”时间的人。